Sunday, January 27, 2008

See the world behind


  藝術的魔力,除了是那視覺上的震撼,或有能在剎那讓人穿越時空,把你抓進另一世界的詭秘力量。當你呼吸過那裡的空氣,為那裡的氣氛而感動過,才算得上真正看過及擁有過這些漂亮的設計。

  Christian Louboutin 的紅色鞋底,是通往一個色慾世界的時空門。在 Yohji Yamamoto 那獨特的 silhouette 下,存活著一群生活充滿禪意的隱世者。從 Guy Bourdin 的色彩妖嬈的照片中,可以窺探那個他一手建立的充滿操控的世界;那份叫人窒息的張力,從模特兒扭曲的身體傳進你我神經之中。Terry Richardson 在哪裡都可找到他「快樂王國」的人民,在因為看他的照片而發笑的同時,你亦成為「Terry world」的一份子。

  因工作關係有幸「身體力行」地走進一些設計師及攝影師創造的世界,那份震撼,至今依然未敢忘記。我更相信,這種事情,除了機遇,更是心態的問題,「你願意把眼睛從表面的吸引移開,把焦點放在更深層、更遙遠的落點嗎?」

  在上海某以優雅聞名的意大利皮具品牌店內,親眼看過那裡的顧客以「搶」的態度來買那些工匠以引以自豪的功藝一針一線製作出來的鞋子;還有那些因應接不暇而被寵壞變得毫無基本禮貌的售貨員,我實在無法從腦海內抹掉那樣的畫面。在那樣的環境及心態下購物,買到了款式及標記,卻買不到原來附送的優雅及尊重。情景猶如在《蒙羅麗沙》畫像前只顧拍照的遊客們,誰也沒有真正看過她的微笑一樣可惜。

Tuesday, January 1, 2008

Creative space


  文字也好,時裝也好,電影、音樂、各種設計及藝術,均是源自創作者一絲半縷的靈感,還有能把它具體化展現出來的力量。眼前突然閃過的一個畫面,嘴邊偶而哼起的幾個音調;腦內突然浮現的一個斷句,心中毫無先兆泛起的一份情感;能夠在一瞬間把它捕捉,把這一份抽象的意念發展成一個能夠閱讀、觀看、觸摸、聆聽的作品,這份能力正是「造白日夢」者的藝術家的分差線。

  把意念發展成作品的過程是痛苦的,是種自找的煩惱,是種沒法竭止,想要把那份只有你才能感受到的電波表現出來的慾望;是種千挑萬選後還害怕有更好表現方法的執著。

  這麼不容易的工程需要一個絕對 encouraging 的空間。我是個要端端正正坐下來寫東西的人,雖然最困難的部份往往是在上班時的車程中浮現腦中,但把文字整理下來還得乖乖的坐下來。最重要的是不能被聲音騷擾,別人毫無相關的談話內容是極度的 irritating,因此在辦公室寫作時我耳邊總會掛著 iPod,這種一個按扭便能啟動的「流動私人空間」的神奇力量,正是所有「隨身聽」設計叫人著迷的魔力。

  每個創作人都有一個叫他舒適、安心創作的 circumstances preference,Jackson Pollock 作畫時定必播著大聲得「連屋頂也在震盪」的爵士樂;侯考賢只愛在台北某咖啡店內寫劇本;Marc Newson 說他大部份的創作都是在機艙內進行,因為充滿人體工學的機艙對他是絕對的inspiring,Karl Lagerfeld 擁有 70 部iPod,因為他為生活中不同場戲設計出最 enhancing 的 playlist,在《Vogue》為他出的《My Favorite Songs》已聽過他〈At Home〉及〈At Work: Fashion Show Mix〉的音樂,讓人更感興趣的是,他是在怎樣的音樂環境下創作出那些夢幻般的設計。